在日本,許多餐廳外的櫥窗中,都放有該餐廳所販賣的食物的樣本模型。這些食品模型的內容包羅萬象,例如一般日本的傳統米飯類食物、拉麵、生魚片壽司類,到西餐的義大利麵、牛排,甚至一些水果、以及食材等。
日本的這些食品樣本模型早期是源於一般學校的蠟製食品模型教材,之後有人將這種工藝技術應用在一般餐廳店頭櫥窗,讓到餐廳吃飯的消費者能確定自己想吃的食物是什麼樣的東西。
在台灣,許多人到中式餐館吃飯時,偶爾會發生看不懂菜單的問題,這是因為許多中式料理都是用和食材毫不相關的詞彙甚至成語來命名,就算知道這些名稱是什麼,或是在別的地方吃過同樣的名稱的菜,這些經驗恐怕也未必能印證在下一盼餐館中。
當然,在日本也有類似的問題,日本料理中名稱和食物材料完全無關的例子其實也不少,例如壽司店可能用「開花」、「月光」等非常抽象的意境來命名壽司組合,就算知道「開花」以及「月光」這兩個詞的意思是什麼,恐怕也無法想像「開花」和「月光」到底是由哪些種類的壽司組成的。而就算不用「開花」、「月光」這種詞彙來命名,而直接拿食材來命名的話,壽司所用的魚的種類繁多,一般日本人就算看到魚的名稱,恐怕也不見得知道那是什麼。而除了日本料理以外,以西洋料理為例,日本的西餐的菜名多半都是使用外來語。也就是說,這些食物的名稱完全無法用日語的固有的知識來理解,因此儘管菜單上印的是每個日本人都會唸的片假名,但是對日本人而言,那些由片假名排列而成的字串無異於天書。
如果店家在門口擺有食物樣本模型的話,看不懂菜單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因為這些模型可以直接傳達給消費者:「這道菜的名稱是○○○○、如果想吃這樣菜的話,告訴店員就可以了」。也就是說,顧客點菜的依據並不是由文字,而是由比文字更接近實體的樣本模型。而對外國觀光客而言,食物的樣本模型直接避開語言文字溝通上的障壁,想吃什麼,只要直接指給店員看,就算客人不懂日文、店員不懂外文,也一樣可以順利用餐。
典型的日本餐廳的食品樣本模型。在早期,日本的食品樣本模型主要是蠟製的,隨著材料以及工藝技術的進步,現在這些食品的樣本模型大部分是由樹脂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