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資訊倫理教育(3)

目前日本的資訊倫理教育的方向是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讓學生理解資訊倫理的相關知識。事實上,日本的小學教科中並沒有和電腦或是資訊直接相關的專門教科,因此日本的小學教師往往是利用每星期一堂的「道德」課來導入一些基本倫理觀念。例如遵守生活中的種種「規則」,以及重視別人的創作 (例如繪畫之類的創作)。

到了中高年級之後,由於科目增加,資訊倫理教育的施力點便不限於「道德」課,社會以及總合學習這兩門科目中也會帶入一些資訊倫理的觀念。所謂的總合學習是日本小學、中學、高校在2000年新成立的教科。這門教科主要的目的是讓學校自行設計課程,教學生一些其它教科所學不到的知識。而日本許多小學的電腦課就是利用總合學習的時間來實施的。利用上電腦課的機會來灌輸學生資訊倫理當然是最恰當不過了。

以日本千葉縣柏市的某個小學的教學方式為例,這所學校在上電腦課時,首先會先提供學生上機用的ID,並告訴學生為什麼上機需要使用ID以及密碼,如果沒有這層設定的話,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以讓學生理解資訊安全的重要性。當學生知道上線規則之後,則開始教學生怎麼使用網路查資料。並告知學生:複製以及貼上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然而在調查資料時並不只是複製及貼上而已,真正重要的是理解自己複製的東西是什麼,讓學生意識到那些網路上的資訊並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提供的。不論複製多少次,貼上多少次,如果沒有理解那些資訊的內容,其實就和沒有查資料一樣。而他們上課的目標則是讓學生分清楚作業中的「查到的資料」以及「自己的意見及感想」這兩個不同的東西,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意見及感想」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所小學的老師在課堂的前半曾經進行過一個調查。他們舉了一個學生在網路上查到的一張照片,並問全班同學:這張照片是誰的?

而他們所得到的結果是:
認為照片是自己的:約佔六成
認為照片大家的:約兩成多
認為照片是屬於拍攝者的:約一成多

而在上完課後,整個形勢則完全顛倒過來:
認為照片是自己的人只剩下一成多
認為照片大家的人數則還是佔約兩成多
認為照片是屬於拍攝者的人數則升到將近六成

教這門課的老師所得到的結果是:教了學生之後,學生的觀念確實發生了一些改變。

當然,可能有人會質疑最後的結果中仍然存在兩成多的人不認為照片是屬於拍攝者一個人的,甚至還有一成多的人認為網路上的照片是屬於自己的,但是這只是一堂課的結果而己,而且這個結果是學生自己思考下的結果,而不是由權威性的強制思考灌輸,而資訊倫理教育是12年教育,由於這些學生都只是小學生,今後起碼還有六年以上的時間去更深入地理解資訊倫理的意義。

註:
這所小學的案例目前已成為日本資訊倫理教育中實例,也就是說,這個小學的經驗並不是只屬於這個小學而已,而是屬於日本全國資訊倫理教育的參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