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の「もち」風和菓子様の食べ物

日本的「もち」 (1)」のコメントのところでちょっと話題になっていたんだけど、
台湾には「麻糬」という食べ物があるんだよね。
これは、もあじーとか読むので、音声としてはまるでお餅のことを指しているみたいだね。
その屋台を見つけたので、それを紹介するよ。


大福みたいなものを並べているんだけど、恐らく中のフレーバーが違うんだね。
日本であれば、大福と言えば小豆みたいに決まっているけど、
台湾では、豆といってもいろいろな種類があるわけで、決して小豆だけではないんだよ。

下の2枚は、夜市に並んでいたものを撮影してみた。
とにかく外観から見ると、和菓子にしか見えないんだよね。
 

これを見たらぜひトライしようということにしていたんだけれども、いかんせん、相当満腹だったもので……食べてません!
また、チャンスがあったら、ということにしたいと思います。済みません。

台灣及日本的文法基本用語比較

台灣和日本的文法基本用語比較:

儘管這個表中所列的基本用語其實非常簡單,但是由於日文的文法術語也是漢字詞彙,對於部分日語學習者而言,可能會發生「直接套用母語 (即中文) 的觀念」而發生問題。

以中文的「單字」這個詞為例,在日語叫作「単語」。中文所謂的「英文單字」在日文叫作「英単語」,而中文所謂的「背單字」在日文則叫作「単語を覚える」。一般台灣人在台灣選購電子字典時,可能會問店員電子字典收錄「多少字?」「幾萬字?」。而如果台灣人在日本觀光購物,於日本的電器量販店中選購電子字典時,如果向店員詢問「何字?」、「何文字?」或是「何万字?」的話,店員可能會不知所措,因為那根本就不是正確的日語。真正實用的表現應該是「単語はどれほど入っていますか?」。而日本的字典的內容量是以「語」為單位,而非「字」。而在一些紙本字典的包裝盒上通常也都會寫「収録語△万語」。當然,漢字字典是可以以「字」為單位,然而對漢字字典這麼講究的人在選購漢字字典時會恐怕會比店員還要專業,因此也不太可能出現「何字?」、「何文字?」或是「何万字?」的表現。

再以中文的「字彙」「詞彙」這兩個詞為例,在日語叫作「語彙」。再由上面的所說「單字vs単語」的例子來看,則不難發現台灣人眼中的「字」「詞」,其實是相當於日本人眼中的「語」。

再以台灣人常聽到的「片語」「子句」「句子」這幾個文法用語為例,在日語分別叫作「句」「節」「文」。也就是說,中文的「名詞片語」、「形容詞片語」、「副詞片語」,在日語分別叫作「名詞句」、「形容詞句」、「副詞句」。而中文的「名詞子句」、「形容詞子句」、「副詞子句」在日語分別叫作「名詞節」、「形容詞節」、「副詞節」。不過不論中文的「片語」「子句」或是日文的「句」「節」,都算是比較艱澀的文法術語,不論是台灣或日本的大學生,恐怕還是有不少人搞不清楚這些術語的定義。因此這些術語的對照僅供參考。

而這裡要說明的是,中文所謂的「句子」,在日文叫作「文」。再對照上面所說的「片語vs句」的例子,則不難發現「句」在台灣和日本的意義是不太一樣的。台灣人所謂的「句」指的是句子,而日本人所謂的「句」則指的是「片語」,而日本人眼中的句子則是叫作「文」。在日文課的課堂上,如果日籍老師對學生說:「文を作ってください」,則這位老師的意思是要學生造句,而不是寫作文。

而將「句子vs文」的觀念進行延伸的話,部分學日文的人用的「日本語文型辞典」這本書說其實就是日語的句型辭典。

註:
1. 由表中可以得知「單字→単語」「字彙→語彙」「片語→句」「子句→節」「句子→文」這樣中文和日文的對應關係,但是這並不是一個絕對關係,例如日語的「文」在某些狀況下的意思是相當於中文所謂的「文章」。
2. 英語的「phrase」和「clause」,在台灣被稱為「片語」和「子句」,在大陸則被稱為「詞組」和「從句」。而「grammar」在台灣叫作「文法」,在大陸則叫作「語法」。如果有人在台灣買到了關於日語的「語法」的書,而且書中寫了一堆「主語」「賓語」等奇怪的術語的話,不用懷疑,那是出版社直接將大陸出版的圖書換過字體拿到台灣來賣的書。

日本円と台湾ドルの外為変動

ニュー台湾ドルと日本円との為替レートはどうなんだろうと気になることはないだろうか?

物すごく大ざっぱに日本円から台湾ドルを計算すると、
このブログを書いている段階では、
1台湾ドルは3.5円―4円ぐらい。
逆に、1円は、0.26―0.31台湾ドルぐらいになる。

日本円とニュー台湾ドルとの外国為替レートのチャートを見つけたので、こんなリンクをつけておくね。
台湾元(TWD)→日本円(JPY)
日本円(JPY)→台湾元(TWD)

ちなみに、ビックマックは、台湾では75台湾ドル、日本では280円なので、購買力平価としてもこのあたりなんだと思う。
The Big Mac Index(Jul 5th 2007)

ただ、現実には、物価差以上に台湾での飲食代というのは日本よりも安いような気がする。
だから、台湾人は日々外食することも選択肢にできるんだろうか……

ニュー台湾ドル」も見てね。

日本的炸豬排

在一些台灣人眼中,日式的炸豬排或是日式豬排飯都算是很典型的日本料理。台灣的一些標榜日式料理的飲食店中也會提供炸豬排或是豬排飯。其實許多日本人也覺得炸豬排或是豬排飯是日本的食物。因為日本的傳統食堂會提供炸豬排或是豬排飯。不過從日本的食文化歷史看來,炸豬排料理其實是近代產物。炸豬排的日語「とんカツ」的「カツ」的部分則是源於英語的cutlet(福澤諭吉於1860年的華英通信中將英語的cutlet譯作カツレツ)。

古時候的日本人其實不太吃肉,吃肉的人往往會遭受他人異樣的眼光看待。真的想吃肉的人只能偷偷摸摸地吃。後來到了1872年,明治天皇宣布肉食解禁,吃肉的人才漸漸增多。在肉食解禁的同一時期,許多西洋料理進入日本,而同一年日本所出版的《西洋料理通》、《西洋料理指南》等介紹西洋料理的書籍中就提到了英國料理的煎小牛排(cutlet)的做法。不過由於當時吃肉才剛解禁,所以這一類西餐並不普及。

到了1895年,東京的西餐廳「煉瓦亭」推出了一道豬排料理,名稱叫作「ポークカツレツ」,當時的豬排並不是用炸的,而是先用平底鍋煎,然後再用烤箱烤。後來有人把炸天婦羅的調理方式應用到「カツレツ」上,才形成現在的日式炸豬排料理。由於「カツレツ」的食材不限於豬肉,因此有些人把豬肉的「カツレツ」稱作「とんカツ」。

 
日本的炸豬排。日本的炸豬排所使用的肉通常有兩種:左邊照片中的炸豬排是「ヒレ」,右邊的則是「ロース」。ヒレ是豬的大腰肌部分的肉,「ロース」則是豬的背長肌部分的肉。兩者的差別是於前者脂肪較少,後者脂肪較多。右邊的「ロース」的照片中,肉的切面上也可以看到肥肉的部分。照片中除了炸豬排以外,還有切成絲狀的甘藍菜。對日本人而言,炸豬排和甘藍菜切絲是很典型的搭配。


日本的超級市場賣的炸豬排。在日本,如果想要吃炸豬排的話,除了可以去一些日本傳統的食堂、或債「カツレツ」的專賣店以外,一般日本的超級市場的熟食區也有賣炸豬排。價位則要看肉的大小及部位而定,一般而言多在200~400日元左右。


日本的炸豬排沾醬。日本的炸豬排常用的沾醬主多半是用Worcestershire sauce調製而成。事實上,Worcestershire sauce在日本的一些小吃中應用得很廣,例如章魚燒或是日式的煎餅幾乎都會用到Worcestershire sauce。不過由於Worcestershire sauce的成分中含有醋,因此對一些不習慣醋的刺激氣味的人而言,這種沾醬可能會破壞食物原有的美味。

在日本的炸豬排料理中,除了純粹的「とんカツ」以外,其他會用到炸豬排的典型的食物包括豬排飯和炸豬排咖哩飯。雖然這兩種食物在日本很常見,不過由於豬排飯和炸豬排咖哩飯的調理過程中,會把炸豬排外層原有的酥酥脆脆的麵衣弄濕,所以也有些日本人會為那層被弄濕的麵衣感到惋惜。

台湾のファストフード店

台湾の屋台とかそういう話ばかりしてきたけど、当然台湾にもファストフードがあるよ。
ファストフードとかコンビニとかは、よほどの田舎は別として、我々観光客が行くような場所にはいっぱいあるよ。

台湾のファストフード店舗は日本でよく見られるものとさほど変わらない。
マクドナルド、ケンタッキー、バーガーキング、モスバーガー、ロッテリアとかのハンバーガーのファストフードはもちろんある。
ドトールとか、スターバックスみたいなコーヒーショップもファストフードと言えるのかな。
それからドーナツショップとしては、ミスタードーナツとかもあって、意外に繁盛しているような気がする。閑散としたうちの近所のミスドの店舗を見ている身としては、それは奇異に見えたりする。
あとは、吉野家とかも、台湾のものは日本と違っておじさんたちがカウンターで食事をいそいそとかき込んでいるようなお店じゃないから、ファストフードみたいな感じに見えなくはない。

このようにファストフードといってもたくさんあるけど、やっぱり真っ先に思いつくのはハンバーガーを売るファストフードかな。
これらのうちで、もちろん地域によるかもしれないけど、マクドナルドとかケンタッキーが2強なのかなと思う。
台湾のケンタッキーは日本と違って、客単価がマクドナルドとそれほど離れていないから、台湾人はこの両者をより並列に選択肢にできる。
マクドナルドにもフライドチキンが置いてあるから、ケンタッキーじゃなければフライドチキンが食べられないというわけでもない。
だから、マックにするかケンタにするかは、日本人とは違う感覚で台湾人は選ぶんだろうね。

これらのファストフードのメニューだけど、日本とは全く同じわけじゃないけれども、かといって、台湾オリジナルのメニューが充実しているというものではないようだよ。
現地の雰囲気を楽しむにはいいかもしれないけど、それ以上を期待して観光客が入る場所じゃないかもしれない。

日本人的姓名-虛擬人物篇(2)

「山田太郎」和「山田花子」在日本算是的典型的樣本姓名。

而根據日本的某大都會區的某個重點大學的122名學生所分別設定的122名平凡的虛擬人物中,出現過同姓同名也只有「山田太郎」和「山田花子」而已。

如果將這122名學生所設定的122名虛擬人物的名字進行分析的話,這122名虛擬人物中重複出現的名字包括:
太郎:7人
さくら:3人
花子、健太、誠、聡、大輔、拓也、達也:各2人
其餘98個名字均無重複。

和姓的種類 (94種/120人) 相比,這些虛擬人物的名的部分顯得比姓還要多樣化(107種/122人)。

而這些虛擬人物的名字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子」,這是因為日本的女性的名字中常常出現「子」這個字,僅管近幾年來將日本人將自己女兒取名為「○子」的情形已經減少,但是「子」這個字仍然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女性名字的常用字。而這個調查中,帶有「子」字的女性名字包括:綾子、加奈子、可奈子、花子、貴子、幸子、紗季子、真理子、数子、節子、美笑子、有希子、容子、庸子、葉子等15種。(加奈子和可奈子為同音,而容子、庸子、葉子亦為同音)

而在男性的名字方面,當然是以太郎最多,而在這個調查中,男性名字中出現最多的字為「太」(共出現13次),其次為「郎」(共出現12次)。「太」這個字除了用於「太郎」以外,「健太」也是一個常見的例子,而「郎」這個字除了「太郎」以外,還包括「次郎」以及「○太郎」等形式。不過在這個調查中,「太」以及「郎」的組合種類仍然不如女性的「子」字多。而近幾年日本人在為自己的小孩取名字時幾乎很少使用「太郎」這樣的名字,但是在設定虛擬人物時,太郎顯然是一個常用的選擇。

在這122個虛擬的平凡人物中,還存在兩名著不是日本人的虛擬人物,分別是中國的「李光明」以及韓國的「サムソン」(沒有設定姓,名字則可能是參考韓國企業「三星」),而設定這兩個非日本人的些虛擬人物的還是日本人。由於這個虛擬人物的設計活動是讓日本學生設計一個平凡的學生角色,因此這個現象也顯示著有些日本學生漸漸意識到自己學校或是班上裡出了一兩個來自中國或是韓國學生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日本人的姓名-虛擬人物篇(1)

一般而言,日本常用的男姓樣本名字為太郎,女性則是花子。例如到市役所或是區役所辦事時,填寫範例表單上的姓名通常是以地名為姓,太郎或是花子為名。不過像日本的小學算數課本的例題中的人物,可就沒有那麼一般性了,甚至可說是幾乎沒有共通性。(即每個版本的課本所用的人物名都不同)

而如果日本人自己在設定一個虛擬人物時,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以下是日本的某大都會區的某個重點大學的學生在設定一個平凡的虛擬人物時的結果:

122名學生 (其中包括大學部以及研究所的學生) 一共設定了122個虛擬人物。

122個虛擬的平凡人中,有兩名虛擬人物沒有姓氏。
120個虛擬的平凡人的姓氏中,重複的姓包括:
山田:10人
佐藤、田中:各有4人
山下:3人
伊藤、井上、山中、山本、斉藤、中村、町田、木村、鈴木:各2人
其餘的81名虛擬人物的姓氏則完全沒有重複。

由於人物設定是以平凡人為大前提,因此這些沒有重複的姓其實大部分都是很平凡的姓。當然,這些姓當中也有些是學生刻意搞笑的姓,例如一二野 (12の)、オーウェン (西洋人的姓)、のび (受了哆啦A夢的影響)、陽炎 (女忍者),不過作怪的姓就只有這些而已。

而這裡要強調的是,扣除四個搞怪的姓之後,全部的姓氏仍然有90種,而且這些虛擬人物全部是由不同的人所設定的。也就是說,儘管這些學生大部分都遵照著「平凡」的原則去設計虛擬人物,但是大家所設定的姓氏仍然非常多樣化。而122名虛擬人物中,同名同姓的例子只有兩種:山田太郎 (4人)及山田花子 (2人)。事實上,大部分的學生在設定虛擬人物時,其實應該都知道要避開別人可能會用的名字,但是「山田太郎」和「山田花子」仍然出現了,而由這個結果也可以看出「山田太郎」和「山田花子」在日本人心中算是最平凡兩個範例姓名。

台湾人の動物の身体表現

大の大人が実際にやるかどうかわからないんだけれども、
子供などが動物を体を使って表現する方法がある。

幾つかの動物を紹介するね。

両手で頭の額の横当たりに人さし指を立てて置く、つまり日本人の「鬼」を示すポーズをすると、台湾人はそれは「牛」と認識する。

その「鬼」の状態のまま、指をピースの形にすると、それは「ウサギ」になる。

日本人で、記念撮影などをするときに、前の人の頭に後ろから人さし指を立てて「鬼」と見立てるいたずらをすることがあるけど、
あれは台湾では前の人の頭にピースの形の指を置いて、「ウサギ」に見立てているのだ。

手をパーにして、指と指の間をあけたまま両手を合わせ、それをそのまま頭のてっぺん当たりに持っていくと、それは「鶏」になる。

腕を重ねて、外側に来た腕を曲げて手で鼻をつまみ、内側の腕を伸ばすと、それは「象」になる。
伸ばした手で象の鼻を自由に表現するらしいんだけど、可動範囲に相当偏りがあるような気がする。

台湾人が、こういうボディーランゲージというかジェスチャーを見せたら、動物を表現しているんだと理解してあげようね。

「梅與櫻」800回紀念文

「梅與櫻」到目前為止的文章數已經超過800篇了 (本篇為第801篇)。在這800篇文章中,其中700篇 (佔全部主題的87.5%) 為介紹日本和台灣的兩地文化、庶民生活形態、社會制度,以及語言方面的文章。

「梅與櫻」在每達到100篇時,都會留下一篇紀念文,並重新整理一下目錄。寫紀念文的目是一種自我鼓勵,而整理目錄的目的是因為隨著文章累積數量增加,「梅與櫻」的主題可能會因為我們個人的好惡而略有失衡,因此重整目錄有助於讓我們看到什麼樣的主題不足,什麼樣的主題太多,當然也可以讓參觀者方便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資訊。

「梅與櫻」是基於我們對於日本及台灣兩地文化的好奇心,再加上當時部落格系統開始流行,因此我們抱持著實驗的心態,將我們所認識的日台兩地文化記錄在這個部落格系統中。而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部落格系統的便利性,我們只要想寫作題材即可,不需要煩惱界面設計方面的問題,因此「梅與櫻」的寫作及營運方式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漸漸確立起來。

做實驗最重要的是實驗記錄,為了記錄「梅與櫻」的成長,「梅與櫻」在成立初期就設立了「部落格歷史」這個分類來記錄「梅與櫻」的歷史。而「梅與櫻」的第一篇文章「祝開設」,就是被歸類在「部落格歷史」之中,而部落格的文章累積到100篇、200篇、300篇時,我們也特別為「梅與櫻」寫下了歷史,之後一週年、400篇、500篇、600篇、700篇、兩週年、部落格界面更新等時間點,我們也都不忘為「梅與櫻」留下成長的記錄。因為「梅與櫻」對我們而言,已經不是實驗品了,而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及成長的記錄。

而從第700篇走到第800篇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件,有人在梅與櫻網站進行政治及意識形態宣傳,還有一些人將「梅與櫻」的留言系統當成攻擊別人的工具。對於這些問題,處理的方式有很多,在一般人的常識中,最簡單的一種處理方式就是什麼都不做,即,根本不去理會這些人。而事實上,這方式其實在很多地方都行得通,而且往往可以達到相當的效果。在理想狀態之下,我們比較傾向將一些不友善的發言進行冷處理,因為我們非常重視「梅與櫻」的「歷史」。不論是好的留言或是不好的留言,那些都是「梅與櫻」的歷史,而且這些「歷史」都是網路文化的真實例證。

然而,網路並不是那麼單純的環境,如果不友善行為只是針對我們的話,文章留下來還沒什麼關係 (當然,對於意圖破壞或是毀滅「梅與櫻」的文章,基於生存本能,我們不得不刪除,例如惡質廣告等)。然而「梅與櫻」是我們成立的私人網站,如果因為「梅與櫻」裡面的一些留言造成了第三者的傷害,那些留言者可能拍拍屁股走了,而最後要承擔那些責任的人可能就會變成我們了,因為我們所建立的「梅與櫻」網站中的留言系統成為某些網路使用者用來傷害別人的工具。而這些事件之所以會發生,不外乎是一些使用者缺乏網路倫理意識,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致。

前一陣子,我們為了這種事情,一次刪除了13篇留言。這對「梅與櫻」的歷史而言是一大傷害,儘管那些留言並非針對我們,而留言者對我們也未必不友善,但是我們判斷那些留言是不負責任,而且帶有對他人的攻擊性,因此我們不得不將那些留言刪除。當然,留言被刪除的人可能也不會感到高興,但是如果留言者本身有網路倫理意識,就不會出現那些攻擊他人且不負責任的言論。而那些留言的出現,如果保留下來,必然會造成他人的傷害,而我們也被這種不負責任的留言逼得必需要破壞掉「梅與櫻」的成長的完整性,而留言者最後也只是換來一場空。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的結果就是害別人甚至自己必須承擔一些本來不應該發生的爛結果。

基本上,我們目前並不打算限制留言,但是如果不負責任以及意圖傷害別人、或是意圖毀滅「梅與櫻」的留言不斷出現的話,我們可能就會改變主意了。當然,在那個狀況下受害者除了「梅與櫻」之外,還包括大部分善良的讀者。

在紀念800回的文章中,寫這些東西其實是蠻煞風景的。不過因為這是「梅與櫻」歷史,所以我們必須寫下來。而如果留言的人都能想清楚留言責任的問題,對留言者自身而言也算是一種保障。

「梅與櫻」今後當然還是會一直持續下去。而我們仍然還有許多關於文化方面的題材正在準備中,以後會陸續發表出來。

今年七月中旬以及八月上旬由於我們有旅行計畫,到時候「梅與櫻」可能會分別暫停十天到兩週左右,而九月中旬也有一個旅行計畫,而九月的旅行計畫由於詳細情形未定,所以是否成行還不得而知,然而如果成行的話,可能九月也會暫停兩週左右。由於這三個月可能會出現「梅與櫻」成立以來最頻繁的停載活動,在此先向各位網友們進行預告。

最後,謝謝各位網友們的參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