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現在的日本是個漫畫大國,不過這並不代表日本漫畫在發展上沒有阻力。
日本的漫畫在發展過程中其實遭遇過很多挫折。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政府就曾經對漫畫加強檢閱。當時日本社會對於漫畫的印象是卑猥俗惡。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的新憲法中雖然有加入了保障表現自由以及禁止檢閱等條文,不過當時一般日本大眾還是對漫畫有偏見。
當時日本的漫畫雜誌(收錄職業漫畫家作品的雜誌)並不多,大部分在市面上流通的漫畫是「赤本」漫畫。「赤本」的意思就是紅皮書。
赤本漫畫的流通管道主要是坊間的駄菓子屋或是緣日的攤販。日本人所謂的「駄菓子」指的是便宜的零食。「駄菓子屋」就是賣便宜的零食及玩具的小雜貨店。至於「緣日」本站已在其他文章中詳細介紹過,這裡就省略不談。
一般小孩子主要是到自己家附近的駄菓子屋,或是在緣日時向攤販賣赤本漫畫。由於這些漫畫的封面多半是以紅色系為主,因此就被人稱為「赤本」。
當時的赤本漫畫主要是由一些無名的作家繪製,有不少作品是模仿當時出在漫畫雜誌上的一些著名漫畫,甚至有些赤本的封面和內容完全不相關。
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赤本漫畫是物資不發達的時代中,騙小孩錢的劣質商品。由於這一類漫畫很多都是粗製濫造,但是卻受到兒童歡迎,所以當時的日本的大人覺得這種漫畫是污染小孩的東西。
到了1955年,日本總理府旗下的青少年問題協議會中決議要消滅所有對青少年有害的出版物,而日本全國各地的家長開始集結起來批判各種有害出版物,發起「惡書追放運動」(驅逐惡書運動)。
這裡要注意的是,惡書追放運動並不是針對漫畫,而是針對所有的一般大人認為不適合給小孩看的書。只是當時的漫畫也是惡書追放運動的主要對象之一。
當時的惡書追放運動就現在的觀點而言,有很多過度神經質的部分,另一方面,當時關於「惡書」的定義也不明確,所以影響到很多創作。例如手塚治虫曾經在作品中畫了槍,所以有人把作品定位成「惡書」。其他如接吻、只有畫出腳的女性更衣畫面等,都被視為「惡書」。直到出版業界開始提出自肅,惡書追放運動才漸漸平靜下來。
(※關於現行日本的圖書分級,詳情可以參考本站的「日本的圖書分級」這篇文章。)
日本的漫畫業界是由漫畫家和出版業界自己打造出來的。業界人不會去要求政府為他們做什麼。因為他們知道政府根本不懂漫畫,也不懂得漫畫出版方面的事情。業界人只期待政府不要去干擾他們而已。當然,惡書追放運動對漫畫業界的打擊非常大,但是這些業界人還是用自己的力量撐起了日本的漫畫文化。
日本的漫畫文化並不是由官員及公務員創造的,日本的官員及公務員的專長也不是創造文化。而是由民間自己努力造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