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外國人犯罪(2)

在解讀犯罪統計之前,必須要先了解犯罪統計的目的。進行犯罪統計主要是為了掌握犯罪特徵及趨勢,並進而研究出犯罪動機或是犯罪的預防方法。而由於犯罪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複雜而且龐大的東西,因此由不同的觀點來檢視犯罪統計資料會產生不同的結論。

舉例來說,在一個社區中,如果發生了10件刑案,這十件刑案可能是由一個人所犯的,也有可能是20~30個人所犯的,這兩個情形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一個人犯了很多案子,而社區之中只有一個犯罪者,後者則是兩三個人共同犯下一個刑案,而社區之中卻有20~30個犯罪者。

再舉例來說,A社區發生了10件刑案,而B社區發生了20件刑案,光是從這個資訊來看,可能就有不少人就先被數字所迷惑,以為B社區的治安狀況較A社區為糟糕,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事實上,光是由「A社區發生了10件刑案,而B社區發生了20件刑案」這句話來看,能得到得結果只不過是「B社區所發生的刑案數比A社區多」,如此而已。至於哪一個社區的治安狀況較差還得看A社區和B社區的居民人數而定。假設A社區的居民是100人,而B社區則是5000人的大型社區,則A社區的犯罪率是B社區的25倍!

再以一個例子來說明的話,假設A社區第一年發生的刑案件數為10件,而第二年發生的刑案件數為20件,由這個資訊來看,媒體可以下一個非常聳動的標題:「A社區的刑案倍增!」事實上,媒體下這個標題完全沒有違背事實,因為A社區所發生的刑案確實倍增了,但是對一些閱聽人而言,他們未必真的能夠理解「刑案件數」的意義,因此這些人可能會直接聯想成A社區的治案惡化。然而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假設A社區第一年的居民只有100人,而第二年快速成長為5000人的大型社區,這反而意味著A社區的犯罪率大減。而看到「10件→20件」這個變化,而未注意到母群體是否所變化的人,就是落入了數字陷阱中。在理解犯罪數據中的數字陷阱之後,用同樣的道理就可以來檢視日本警察廳所出版的警察白書中的外國人犯罪數據了。

日本警察廳所出版的警察白書中,在這二十幾年中都提到了來日外國人犯罪件數增加的事情。而近幾年日本的媒體也不難看到關於日本的外國人犯罪的報導。來日外國人犯罪件數增加是事實,而媒體所報導的外國人犯罪事件也是事實,然而從這些資料及報導中所能得到的資訊,其實不過是「來日外國人犯罪件數增加」(這並不代表犯罪率增加),以及在日本確實是有外國人犯罪,如此而已。但是閱聽人是否真的能理解這些資訊的意義,本身就是一個疑問。而事實上,不論是日本人,或是去日本留學的台灣人學生,或是其它生活在日本的族群中,都有不少人誤以為來日外國人犯罪已經惡化到相當嚴重的程度,甚至對於某些被媒體強調為犯罪多發族群的人產生偏見。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外國人犯罪 (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