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的發音(1)

在網路上,偶爾可以看到一些初學日文的人問:
為什麼日本人要把「あなた」唸成「あな」呢?
怎麼分辨「た」和「」?

在還不流行學日語的時代,台灣的電影或電視如果出現了日語的情節的話,字幕會用聲音相似的中文字來表現。例如用「阿娜答」來表現日語的「あなた」。其他還有用「阿里阿多」來表現日語的「ありがとう」,用「八格野鹿」來表現日語的「ばかやろう」。

如果用羅馬字表記法來書寫日語的「あなた」的話,可以寫成「ANATA」。可是有些台灣人用中文字來表現「あなた」時,卻是用「阿娜」。最後一個字是可能會讓人覺得怪怪的。

其他的例子也有類似的問題:
ありがう = ARIGATOU → 阿里阿
日語的羅馬字表記雖然是「TO」,但是換成聲音相似的中文時,卻是「多」。
やろう = BAKAYAROU → 八野鹿
日語的羅馬字表記雖然是「KA」,但是換成聲音相似的中文時,卻是「格」。

其實這就是中文發音和日文發音習慣上的不同。

初學日語的人都知道「あなた」這個詞。因為「あなた」是第二人稱,一般人在入門階段就會學到這個詞。不過有不少初學者會覺得奇怪:自己印象中的「阿娜答」似乎是「あな」,可是日語課本上偏偏是寫「あなた」。

網路上的討論區人多嘴雜,而且很多發言是耳食之聞,再不然就是停滯在「我覺得」「我認為」層級的自我感覺。很多發言內容並沒有經過實際求證確認。

網路討論區在談「た」和「」的話題時,常常有人會扯到「PTK」現象。

所謂的「PTK」現象,指的是在某些發音組合中,「P」的音會變得像「B」的音,「T」的音會變得像「D」的音、「K」的音會變得像「G」的音的現象。

舉實例來說,華人在聽英語圈的人說TALE這個詞時,字首的「T」的音的確是自己感覺中的「T」,不會覺得奇怪。不過如果去聽英語圈的人說STALE時,卻聽起來像S(D)ALE。

於是就有人穿鑿附會:在這個狀況下要把「T」發成「D」的音。

然後有人把這種穿鑿附會從英語的世界搬到日語的世界,造出了新的網路流言:
因為「PTK」現象的關係,所以日本人把「あなた」唸成「あな」。

其實,這種「PTK」的說法有問題。

華人在學英語的「D」和「T」的音時,會聯想到華語的「ㄉ」和「ㄊ」。由於很多義務教育的英文老師發音不標準,這也讓很多人加深偏見。結果很多人誤以為「D」「T」和「ㄉ」「ㄊ」兩兩相對應。

其實,中文沒有「D」的音,中文的「ㄉ」的子音其實是不送氣的「T」,至於「ㄊ」的子音則是送氣的「T」。

再說一次:中文沒有「D」的音。

有些人可能會很驚訝。這是因為一般華語教育沒有使用國際音標符號,所以華人無法想像自己語言和國際音標的關係。

英語圈的人在說STALE時,當然沒有把「T」發成「D」,只是「T」沒有送氣而已。另一方面,STALE的「T」的發音時間比TALE的「T」的發音時間短,所以就華人的感覺中,STALE的「T」好像變成「D」。但其實只是「T」的音變短了而已,並沒有變成「D」。

也就是說,台灣人感覺中的「D」,其實是「T」。至於台灣人感覺中的「T」,其實是送氣版的「T」。

以上就是「PTK」現象。

為什麼「PTK」的說法有問題呢?

因為這個「PTK」現象是用來解釋英語的發音特徵。這和日語的「あなた」根本無關。

「PTK」現象雖然可以解釋英語發音上的特性,但是就算正確地解釋了「PTK」這個現象,也無法解決初學者(特別是自學者)分不清分辨「た」和「」的問題,因為日語和英語根本是不同的語言,發音當然也不一樣。

事實上,日本人從來沒有把「あなた」讀成「あな」。如果有人把英語的「PTK」現象拿來解釋日語「あなた」的發音的話,就是典型的穿鑿附會。如果有人是在網路的討論區上看到有人把英語的「PTK」現象拿來解釋日語「あなた」的發音的話,這個討論區的素質就不言而喻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