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升學文化(1)

在談日本的升學文化之前,先簡單說明一下日本的學制。

在台灣人常識中的正規教育的學校種類大致可以分成:國小、國中、高中、大學。
在日本人常識中的正規教育的學校種類大致可以分成:小學、中學、高校、大學。

日文的「小學」,其實是【小學校】的簡稱。
日文的「中學」,其實是【中學校】的簡稱。
日文的「高校」,其實是【高等學校】的簡稱,相當於台灣的高中。
這些教育設施的正式名稱最後都有一個【校】字,設施的最高主管是「校長」。

日文的「大學」,並不是簡稱,而是一般名詞。大學設施的正式名稱的最後一個字是【學】,設施的最高主管叫「學長」。

以前在台灣看日本的動漫畫時,常常會看到有人把日本的「○○小學」翻成「○○國小」,把「△△中學」翻成「△△國中」。這樣的翻譯並不適切。台灣的「國小」和「國中」是台灣政府的國民教育體制下的【國民小學】和【國民中學】的簡稱。「國小」和「國中」是侷限在某個時代的某個地域的制度。舉例來說,台灣在1968年之前並沒有「國中」這種學制。現在台灣的私立的中小學也不叫「國中」和「國小」,而是叫「中學」和「小學」。

由於日本的學校不屬於台灣的國民教育體制,所以把日本的學校翻成「國小」「國中」非常奇怪。如果要翻譯的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流用日本的名稱,因為校名算是專有名詞。而且「小學」和「中學」這些詞彙對台灣人而言並不陌生。如果擔心「中學」容易造成混淆的話,也可以把日文的中學翻成「初中」。
(※關於日本的教育制度,可參考本站的「日本的教育制度」(1)(2)(3)(4)這四篇文章。)

回到正題。

在台灣,如果想進一流的大學,關鍵時期是在國中畢業升高中的階段。如果沒有考上一流的高中,高中畢業後要進入一流大學並不容易。

在日本,如果想進一流的大學,關鍵是在小學畢業進入中學的時期,如果進了不錯的中學,以後進一流大學的機率就會大大提升。

日本的義務教育和台灣一樣,都是九年制。小學畢業後不用經過考試就可以直接就讀公立中學。不過有些希望子女將來能進一流大學的家長通常不會讓自己的子女就讀公立中學。這些家長會讓子女去讀教學品質較好的國立中學或私立中學。而這些國立及私立學校就是一般日本人心目中的明星學校。

日本的國立或私立中學很多都是完全中學。學校有分中等部(中學)和高等部(高校)。如果想要就讀有名的國立或私立學校的中等部,必須通過非常難的入學考試。而這些學校的學生多半是小學畢業時就考進來,讀了三年後,再直升高等部。這些學校的高等部雖然也有對外招生,但是名額通常不多。所以想把子女送入這些明星學校的家長會在子女就讀小學時就開始下功夫。

日本的明星中學的升學策略是實施六年一貫教育。前面的四五年把中學和高校所有的課程教完,然後最後的一兩年全面準備大學入學考試。一般就讀公立中學,然後進入公立高校的學生,往往無法和這些六年一貫教育下的明星中學的學生對抗。以2005年的統計為例,東京大學新鮮人的出身學校排行中,前二十名的學校有三間是國立完全中學,其它全部都是私立完全中學。前二十名當中沒有一間是公立高校。

除了小學畢業報考明星中學外,有些做得更絕的家長則會在子女幼稚園畢業時,就讓他們報考明星小學。明星小學多半是私立學校。而且這種私立學校還會開設中等部、高等部、大學部。如果考上的話,這些小孩將來就可以在學校內部直升中學、高校、大學。不過由於私立學校學費相當貴,貴到一般普通的日本家庭繳不起從小學到大學的16年間的學費。所以會這麼玩的家長都是有錢人。這些有錢人的日常當然和一般大眾不一樣。

不過就日本社會的現實而言,花大錢把小孩送進名校,對小孩的人生影響其實有限。真正的意義就只是家長求安心而已。日本在2006年現在大約有近半的高校畢業學生沒有升學。這些沒有升學的人,還是一樣過一般人的日子。這幾十年來日本社會也證明,沒有進名校的人一樣可以過普通的日子。

註:
一般而言,在日本以升學著名的私立高校主要分布在東京和大阪兩大都市圈附近。其它地方由於私立學校較少,所以公立學校的素質會比當地的私立學校好,但是仍然無法和大城市的私立學校對抗。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升學文化(2)
日本的升學文化(3)

後記:
本篇文章曾經遭人盜用,詳情請參見:再度發現本網站文章遭人盜用!!!(第十一回)

コメント

  1. JT

    這樣的小孩子好辛苦?

    但是天下的父母都是為了子女好 不論台灣或日本

    這也是為甚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

  2. KEN

    Mr.
    之前看過日劇
    感覺現今日本仍是將東大視為個人成就的象徵
    為了將來能有個好大學
    許多父母在幼稚園時就要求小朋友要學英文
    小小年紀就承受來自父母和社會的壓力
    真是可憐
    台灣跟他們比起來真是幸福太多了!

  3. コメ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JTさんへ)
    こんにちは、szyuです。コメ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大変という面では、台湾の方が大学進学率9割にもなるんだったら、もっと大変なんじゃないかというふうに思うんですが、不思議ですね。
    競争社会にさせる要因はいろいろありますが、原因の一つには、有名学校にさえ合格できればその後はエスカレーターで大学まで行けるという幻想があるのかなと思います。
    ☆☆☆

    (KENさんへ)
    こんにちは、szyuです。コメ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小さいころの学習というのはどれだけの効果があるのかなと思いますが、「お受験」というように、その受験というのは、それは子供の意思ではなくて、親同士の競争に子供が巻き込まれているんですよね。
    親御さんも周りの人がやっていれば我が子にも何か習いごとをさせないといけないという切迫感を覚えるのかもしれません。
    ☆☆☆

  4. ハロ―!モーニング

    あのう..

    第2段の
    「日本的義務教育和台灣一樣,都是九年制,小學畢業後不須考試就可以直接升入公立中學 (國中)。不過,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能進入一流大學的日本家長,通常不會希望自己的子女就讀公立中學,而是讓子女就讀教學品質較好的國立中學和私立中學,而這些國立及私立學校也是一般日本人心目中的明星學校。」

    国立と公立はどこが違いますか?

  5. 中途半端な知識ですが……
    (ハロ―!モーニングさんへ)
    こんにちは、szyuです。コメ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国立と公立の違いですが、それは設立母体の行政レベルが違います。国立というのはまさに国がつくったもの、公立というのは市町村がつくった学校です。
    お受験をしなければ、普通は公立の小中学校に入学します。国立は受験に合格しなければ基本的には入れないと思います。
    受験で合格した人が入学できる国立の学生と無試験で入学できる公立の学生とでは学力の差がないはずはないと思うんですね。学生のレベルが高ければ授業の内容も高くなることは想像がつきます。
    公立よりも国立の方が教師もいい教師をあてがわれて授業のレベルも高いはずだと言えなくはないんですが、国立小学校出身の私の知人に言わせれば、国立小学校は年がら年じゅう教育実習の教員ばかりが来るので勉強の質は余りよくなかったそうです。

    中途半端な知識なので、補足できる人がいたら、補足してくれるとうれしいです。
    ☆☆☆

  6. Bike

    台灣高中升大學的錄取率雖然已經突破100%,但是大學之間也是有等級的,這在企業面試新人的時候最看得出影響。

  7. Bike

    補充:要擠入台灣排名比較前面的大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8. 日本にも、この傾向はありますね
    (Bikeさんへ)
    こんにちは、szyuです。コメ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どの人も大学に入れる時代になれば、それは学歴ではなくて大学名歴というのか学校名歴というのか、そういうものが出てくるのは当然かなと思います。日本でもそういうのはあります。
    ただ、やはり東大、京大、早稲田、慶応とかはイメージとしていい大学だとわかっても、それ以降の大学にランキングをしてみることは難しいですね。
    なので、このごろはいろんな指標で分析してどの大学は果たして役に立つのかをランキングしている雑誌記事を見かけます。
    ☆☆☆

  9. Jack

    如果能在文章底部給出《日本的升學文化(二)》的鏈接,對讀者而言就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