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國會議事堂(1)

在台灣,如果提到象徵國家政治中心的建築物,一般台灣人會聯想到「總統府」。因為台灣的國家政治最高頂點的職位是總統。總統工作的地方當然就是國家政治中心。

不過台灣人的常識並不等同世界的常識。

台灣人的感覺中,總統是國家政治最高頂點的職位。但是個世界上,有些國家的總統是名譽職位,沒有政治實權。例如德國、義大利。另外,也有一些國家根本沒有「總統」這種職位。例如日本就沒有總統這種職位。

從這裡可以知道,人的感覺和世間普遍的原理原則的落差可能非常大。

在日本,如果提到象徵國家政治中心的建築物,一般日本民眾會聯想到「國會議事堂」。

日本有天皇和首相。天皇工作的地方是皇居。日本首相工作的地方是首相官邸。日本的行政中樞是內閣府。雖然日本有這些機構,不過日本人眼中的國家政治中心的象徵建築物並不是皇居,不是首相官邸,也不是內閣府。而是立法部門的國會議事堂。

也就是說,日本人眼中的國家政治頂點是國家立法部門,而非行政部門。因為日本的首相本身是國會議員,行政首長大多也是由國會議員兼任。

另外,國會議員代表民意,民主主義政體下,國家政治要反映民意,日本的國家制度就是由背負民意的國會議員調整。這種制度的調整過程就是政治。所以日本國會議事堂是日本國家政治中心的象徵。


「國會議事堂」正面中央塔的部分

台灣的總統府和日本的「國會議事堂」都是由日本人建造。從上空看下去,這兩個建築物的平面都是「日」字形,而且都有中央塔。

從建築物的歷史來看,台灣的「總統府」是1919年完工,蓋了將近七年。日本的「國會議事堂」是1936年完工,蓋了將近十七年。

日本的國會議事堂是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中心部分四層,中央塔高九層的鋼筋水泥建築物。日本國會議事堂地面三層的高度沒有台灣的總統府高,不過長、寬、中央主塔高度、佔地面積都大於台灣的總統府。所以日本的國會議事堂看起來相當雄偉。

其實日本早在1881年時,就有想過要蓋一個國會殿堂,不過日本非常窮,建設經費不足,所以一直沒有進展。所以就找了德國的建築師設計一棟木造的臨時國會議事堂。國會就暫時在臨時蓋的議事堂內開會。不過臨時議事堂啟用不到兩個月,就因為漏電而發生火災,結果就燒掉了。結果國會要向其他單位借場地來開會。一直到1891年第二代的木造臨時議事堂完工後,國會才有自己的會場。

之後,臨時議事堂歷經修復工程的火災、國會轉移到廣島後又轉回東京等波折,最後終於在1918年開始徵稿,於1920年開始動工。

當初計畫興建國會議事堂時,目標就設定在蓋一個可以讓後人感到驕傲的莊嚴雄偉的建築物。因此決定所有的建材都用日本國內所出產的東西。不過由於當時的日本還是有一些東西無法自製,所以國會議事堂裡面還是有不屬於日本國內生產的東西:彩色玻璃畫窗、西式門鎖、郵筒。這三種東西也是日本國會議事堂中僅有的外國輸入品。由於國會議事堂是用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技術興建,所以建築物的耐震強度還是符合日本現在的建築物耐震標準。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政治
日本的政治(2)
日本的政治(3)
日本的政治(4)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