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姓(4)

當台灣人被問到「你叫什麼名字?」時,一般人通常會回答全名 (姓+名)。

當日本人被問到「お名前はなんですか?」時,日本人通常只會回答「姓」。

可能有些有結交日本朋友的台灣人看到上面的說法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上面的說法可能和一些人的經驗並不一致。其實有些日本人在自我介紹時,確實並非只說自己的「姓」,也可能會說「名」。甚至可能會要求別人稱呼他的「名」。這是因為日本人小時候聽到別人對自己的稱呼都是叫「名」而不是「姓」。不過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別人」其實是他們的父母和親戚。由於大家是屬於同一個家族的人,所以大家的「姓」都一樣。稱呼「姓」無法彼此識別,所以必須用到「名」。當小孩子上了幼稚園後,由於小孩只知道「自我符號」是「名」,所以幼稚園老師通常也會使用「名」來稱呼學生。

當小孩子進入小學之後,在低年級階段,老師還是可能用「名」來稱呼學生,不過當小孩子漸漸升上高年級時,老師稱呼學生的方法就會漸漸由「名」轉換成「姓」,這個轉變並不是一瞬間形成。

日本的小孩是看大人稱呼別的小孩的方式來學會怎麼稱呼別的小孩,所以日本人在同輩之間仍然會用「名」來相稱。當學校的老師漸漸開始改用「姓」來稱呼學生時,學生遇到新同學時,就是先知道對方的「姓」。結果大家就漸漸改用「姓」來互稱。於是日本人的「自我符號」也漸漸從「名」變成「姓」。當遇到別人詢問自己的名字時,大家就開始優先回答自己的「姓」。當日本人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工作時,「姓=區別自我和他人的符號」的觀念就會愈來愈穩固,所以一般日本人如果聽到「お名前はなんですか?」時,在常識上會回答自己的「姓」。

簡單地來說,日本人小時候的自我符號認知是「名」,當日本人漸漸長大後,從周圍的人的稱呼方式,漸漸發現日本社會的「姓」比「名」更有自我代表的意義。所以從日本人的自我介紹的方式可看出這個人的社會經歷。沒有正式踏入社會的學生或是年輕人通常替用自己的「名」來自我介紹。至於正式踏入社會的日本人在常識上會使用「姓」來區別自我和他人。

也就是因為「姓」是日本的社會人用來區別自我及他人的符號,所以有些日本女性結婚改姓時,會有自我喪失感。

註:
一般而言,日本的社會人在非正式場合的自我介紹是使用「姓」,然而在一些正式面談時,日本人仍然會使用全名。對日本人而言,在同一個職場工作一兩年之後才知道同僚的「名」一點也不奇怪。社會人第一次見面就說出自己的「名」反而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姓 (1)
日本的姓 (2)
日本的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