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姓(2)

在古代的日本,「姓」是權力者獨佔的符號,只有身分地位高的人才擁有姓。權力無緣的平民百姓只有名而已,沒有姓。

日本的時代劇的片頭或片尾的人物介紹字幕中,非武士階級的平民角色的名稱,都是很簡單的「名」。這並不是編劇偷懶隨便取名字,而是古時候的日本平民真的沒有姓,編劇只是把當時的歷史情境忠實地表現出來而已。

相較之下,我小時候看的台灣電視的武俠片中的扶桑忍者都有「姓」,而且女忍者的名字最後一個字還是「子」。

現實中,古代日本的忍者大多是平民出身,所以不會有姓。至於日本女性名字「~子」,是20世紀初期才開始流行的名字,而且在1960年代就漸漸退流行。1980年代的出生的女性已經很少人有「~子」這種名字了。從這些現象可以推論出當時編劇的知識和世界觀。

日本在明治時代,政府為了整頓戶籍,在1870年下達了《平民苗字許可令》,規定一般平民也可以擁有姓(苗字)。不過由於當時日本大眾的感覺中,「姓」是社會地位的象徵,有姓的人都是有錢有勢的人,所以有不少民眾擔心如果自己有了「姓」,可能會被當成有錢人,然後政府就會來徵重稅。所以還是有很多民眾沒有為自己加上姓。

由於《平民苗字許可令》的施行效果不彰,所以日本政府在1875年下達了《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強制所有的平民都要使用「姓」。這時候日本大眾才開始擁有自己的姓。日本的各式各樣的姓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

那麼現在日本到底有多少種「姓」呢?

根據一些關於日本的姓氏研究資料,目前日本的姓可能在10萬種以上。不過也有一些研究姓氏的學者估計日本的姓可能有30萬種左右。

10萬和30萬之間差了20萬。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簡單地說,就是沒有精確的統計數據。

為什麼沒有精確的統計數據呢?

因為在現行的環境中,很難嚴密統計全日本的「姓」。所以只能粗略估計而已。

10萬多種姓的數據,其實是參考日本的電話簿的結果。不過電話簿中的姓並不能代表日本所有的姓,因為電話簿只收錄了「有電話,而且願意把姓名和電話公開在電話簿的人」的資料而已。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如果電話簿中有10萬多種姓的話,就表示日本至少有10萬多種姓。

如果全日本的民眾都有電話,而且都願意把自己的電話資料公開在電話簿上的話,這樣是不是就能計算出全日本的姓呢?

其實這樣還是計算不出全日本的姓的種類。這是因為電話簿中的姓名資料全部是文字資料。在日本,有很多不同姓,但是書寫方法卻相同的例子。

舉例來說,「なかしま」和「なかじま」是兩種不同的姓,但是這兩種姓氏寫成漢字時,可能都是寫作「中島」,也有些例子是兩者都可能寫作「中嶋」。
又,「かねぐすく」、「かなぐしく」、「かねしろ」、「きんじょう」是四種不同的姓,但是這四種姓可能全部都是寫作「金城」。

在華人的觀念中,如果看到兩個日本人的姓都是「中島」,可能就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兩個日本人是同姓。其實這是華人的錯覺。在華人世界,姓氏的文字相同或許就是同姓。不過華人的常識並不等同世界的常識。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就算文字相同,只要聲音不同,就不能算是同一種「姓」。也就是說,在日本,真正的「同姓」是聲音相同、文字相同的姓氏。由於從文字資料無法鑑別「寫法相同的不同姓氏」,所以從電話簿資料得到的姓氏統計的數據會遠少於一些研究者的估計值。

有些台灣人在媒體上看到關於日本人的姓名資料時,可能會有「為什麼『中島』這個姓有兩種唸法呢?」的疑問。其實這不是一種姓有兩種唸法,而是兩種不同的姓氏在書寫時都是寫作「中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