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日本的cosplay之前,先要談一下cosplay這個詞的由來。
cosplay看起來像英文,其實這是日本人造的新詞。日本人在造的詞時,並不是用羅馬字,而是用片假名。
cosplay的日文片假名是「コスプレ」。
日文的コスプレ其實是年輕人的俚語。語源是「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ー」。
「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ー」是コスチューム(costume)和プレー(play)這兩個日語外來語構成的複合詞彙。
日本年輕人在簡化複合語詞彙時,最常用的方法是從複合語的成分詞彙中取兩個字首音後再組合。即:
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ー → コスプレ
後來コスプレ傳到日本之外的地方後,片假名還原成羅馬字,於是cosplay這個新詞就誕生了。
◆◆◆
日文的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ー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戲劇的術語。這個術語是源自英文的costume play,意思指那種用很到多很華麗的服裝、髪型、飾品裝扮的戲劇。在這個場合,costume play的costume指的是裝扮,play的意思則是戲劇。所以costume play指的就是特殊服裝劇。
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的話,故事背景設定在17世紀的巴洛克時代及18世紀的洛可可時代的西洋舞台劇就算是典型的costume play。這是因為這個時代的西歐服飾非常華麗,女性通常穿著腰圍非常小但是裙身裙襬部分卻非常膨大的裙子。對當時的人而言,這種服裝可能非常普通。不過19世紀之後,西洋女性的裙子又回歸自然剪裁。所以後人來看17、18世紀的舞台劇時,會覺得裝扮非常華麗。在歐美的戲劇文獻中,巴洛克戲劇的英文就叫baroque costume play。
在日本的戲劇文化中,歌舞伎也算是一種典型的costume play。因為歌舞伎最大的賣點就是華麗的服裝、髮型、飾品,以及動作。
日文的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ー的另一個意思就是現代次文化的costume play。具體而言就是扮演卡通、漫畫、電玩、電影人物的cosplay。在這個場合,costume play的costume指的是裝扮、play的意思則是遊戲。
在華文網路上,關於cosplay的解釋非常多,大多數的解釋是聽到costume play之後,就自己查英文字典,然後擅自下結論:因為英文字典上把costume解釋成「服裝」,因為英文字典上把play解釋成「扮演」,所以costume play指的是穿服裝來扮演虛擬人物的意思。然後就得到「角色扮演」這個結論。
其實,現在的次文化costume play的「play」的意思不是扮演,而是轉用自特種營業的成人遊戲的「play」。日本的特種營業會想一些怪點子和怪遊戲來攬客。例如讓女性員工和男性客人玩SM或是其他怪遊戲。這種遊戲型態的性服務就叫作「~play」。例如SM遊戲就叫作「SM play」。有些業者可能想出讓女性員工裝扮成女教師,這種遊戲就叫作「女教師play」。另外,有些業者會讓女性員工穿護士裝或是其他特別的制服來服務客人。於是就有人把這種特種營業玩的特殊變裝遊戲稱作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ー(costume play)。
有些日本的動漫畫迷或是SF迷在參加同好活動時,會裝扮成動漫畫或SF作品的人物,來炒熱活動會場的氣氛。由於以前動漫畫和SF在日本算是偏門的次文化,有些日本人非常蔑視或是排斥動漫畫迷或是SF迷。
所以動漫畫及SF圈子外的人看到,動漫畫迷或是SF迷在扮演虛擬人物,會覺得很無聊。於是有些毒舌的人就用「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ー」來譏諷這種裝扮遊戲。
日本次文化當中的「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ー」本來是性風俗業界的術語,不過由於這種業界的文化不易出現在檯面上,結果正大光明的玩cosplay的動漫畫迷和SF迷反而成為正統的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ー文化發揚者。所以現在日本人在談コスプレ時,大部分都會想到動漫畫迷的變裝活動。
註:
1.由於costume play指的是服裝很華麗的戲劇,所以後來有人用這個詞來諷刺一些服飾道具非常精緻華麗,但是內容卻是乏善可陳的戲劇。
2.在「コスプレ」這個詞還沒出現的時代,日本人通常把一般大眾玩的裝扮遊戲稱作「マスカレード」(masquerade) 或是「仮装舞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