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把e-mail稱作【電子メール】或【Eメール】。簡稱【メール】。
在2006年現在的台灣,一般人聽到「e-mail」或「mail」時,會聯想到用電腦網路傳送的電子郵件。在台灣人的印象中,用e-mail的人都是用電腦的人。用電腦才能收發e-mail。
在2006年現在的日本,一般人聽到「メール」(mail)這個詞時,有些人會聯想到電腦,但是也有不少人腦中浮現的不是電腦,而是手機。特別是年輕的學生族群比較容易聯想到手機。
這是因為2006年現在,很多日本學生收發e-mail的工具是手機,而不是電腦。甚至有不少會用手機收發e-mail的學生根本不會用電腦。這就是現在的日本年輕人的e-mail文化。
日本最早的手機上網服務是1999年NTT DoCoMo推出的【iモード】(i-mode)服務。同一年,日本的其它手機系統業者也開始跟進,推出各自的手機上網服務。有了上網服務後,手機的功能就越來越進步,除了一般通話、收發簡訊之外,也可以上網查資料及收發e-mail。
由於日本的手機簡訊只能在同一系統業者內互傳,所以在手機還不能上網的時代,好朋友之間如果分別屬於不同系統業者的手機服務的話,就沒辦法互傳簡訊。
不過當各家系統業者的手機上網服務開始之後,朋友之間就算分屬不同的手機系統業者服務,也可以彼此傳訊息給對方了。而這裡的訊息就是e-mail,一般日本人簡稱作【メール】。
當日本推出手機上網服務之後,許多不會用電腦,或是根本沒有電腦的民眾就用手機上網。2000年6月,用手機上網的日本人突破了1000萬人。大約佔當時手機人口的18%。
2006年4月,日本的所有手機當中有上網功能的機種佔了82%。也就是說,在日本,有手機的人當中,十個人就有八個人可以立刻用他們的手機上網查資料。
註:
日本的各家手機系統業者的上網服務名稱都不一樣。2006年現在的各個系統業者的手機上網服務名稱如下:
NTT DoCoMo:iモード(i-mode)
Vodafone:Vodafone live!
au、TU-KA:EZweb
一般日本民眾把這種上網服務通稱作「インターネットサービス」。現在在日本買手機的話,這些上網服務幾乎都是直接附加在契約中。當然,用手機上網要另外付費。也就是說,除了基本費、通話費以外,上網的人還要另外再加付上網費用 (パケット代)。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手機文化 (4)
追記:
文中的系統業者「Vodafone」已於2006年10月將業務轉給Softbank,而手機上網服務的名稱也由「Vodafone live!」變更為「Yahoo!ケータ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