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同人誌(4)

同人誌本來是相同興趣的好朋友組成同好會,然後彼此進行創作交流用的刊物,所以同人誌只會在朋友之間流通而已。其實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漫畫同好會的成員就是因為喜歡漫畫,然後想和同好一起分享、研究漫畫,才會加入漫畫同好會。對漫畫完全沒有興趣的人基本上不會加入漫畫同好會,當然也不會對同好會的同人誌感興趣。又由於同好會多半是源自社區的鄰居或是學校的同學,所以同好會的圈子非常小,同人誌也只會在小圈子內流通而已。

不過手塚治虫辦了漫畫雜誌《COM》之後,帶動了漫畫同人社團發展。本來同人社團製作的同人誌只會在社團內部流通,不過《COM》成立之後,促成了全國的漫畫同好會社團「ぐら・こん」的發展。同時也促成了日本各地的「ぐら・こん」分部間的交流。結果各個同人社團的作品從同人社團內部的交流刊物進化成社團和社團之間的交流刊物。

到了1970年代,主流漫畫雜誌《ガロ》的招牌漫畫家白土三平的作品連載結束後,《ガロ》的讀者開始流失。至於手塚治虫的《COM》則發生了勞資問題,造成《COM》停刊,最後手塚治虫的公司破產。

另一方面,小学館的《週刊少年SUNDAY》和講談社的《週刊少年MAGAZINE》的一些青年漫畫風格的作品也相繼結束連載,而新連載的作品鎖定的讀者群是小學生,這個結果就是高校生和大學生失去閱讀目標。少女漫畫方面,當時的一些出版社開始把主流作品轉型成校園愛情喜劇,結果一些想看其他類型故事的讀者開始流失。

非常不巧,大約在同一時期,遠在地球另一邊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發生衝突,造成石油價格上漲。石油價格上漲的結果就是燃料價格上漲。燃料價格上漲的結果就是製紙業的成本增加,紙張變貴。紙張變貴的結果就是報紙和雜誌的頁面大幅減少,漫畫雜誌的頁數當然也跟著減少。漫畫雜誌的頁數減少,漫畫讀者能看的作品當然就變少了。

由於漫畫雜誌的作品無法滿足漫畫迷,所以漫畫迷就把目標轉移到同人誌上。同人誌是非常多樣化的創作世界,正好可以滿足漫畫迷的胃口。不過同人誌的一大問題就是只在同人社團內流通,再不然就是在同人社團之間流通。一般漫畫讀者如果沒有管道,很難弄到同人誌。

為了讓同人團體以外的漫畫迷也有機會欣賞漫畫同人誌,於是就有人想出了即賣會的概念。目前日本規模最大的同人誌即賣會「コミケ」(Comike),就是在1975年的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

相關文章連結:
日本的同人誌 (1)
日本的同人誌 (2)
日本的同人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