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治(1)

講到政治,有些台灣人可能會有點排斥。因為不少台灣人已經受夠了「政治」話題。不過這裡要談的「政治」和台灣大眾平常在媒體或是網路上看到的「政治」不同。

台灣的教育長期以來把「政治」的定義導向孫文的「管理眾人之事」的文字遊戲中。為什麼說是文字遊戲呢?因為孫文搞錯語源了。政治學的「政治」這個詞其實是日本人在研究西洋社會科學的「politics」時,借古代漢學典籍中的詞彙造出來的譯語。就算以古文的角度來看,「政治」也不會解釋成「管理眾人之事」。台灣的教育要學生崇拜孫文,要學生去死背一個有問題的定義,非常不負責任。

另一方面,台灣媒體的報導品質低劣,這也會讓民眾誤解政治。媒體在報導政治新聞時,故意用「批」、「嗆」、「挺」、「護」等煽動性文字,把政治時事營造得非常情緒化,完全不談重要的政策考量及制度原理。這種惡質媒體對台灣社會傷害非常大,因為媒體佔用了公共資源,同時故意妨礙民眾理解因果事理。

有不少華人在談政治時,會裝一副很老練、很懂世故的樣子說【政治的世界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講得好像很有哲理,其實這根本是空話。

這種空話會讓人誤以為一般世界有【永遠的朋友】和【永遠的敵人】,然後誤以為只有政治的世界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永遠的敵人】,進而誤以為政治充斥著自私與背叛。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如果去反問這些自以為老練的人【這輩子遇過了幾個永遠的朋友】【這輩子遇過了幾個永遠的敵人】,這些人大概都會答不出來。因為人類從根本上就不可能體驗永遠,所以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可能出現永遠的朋友或永遠的敵人。結果這不是政治的問題,而是這個世界的根本原理就是這樣。結果這些講話裝得很老練的人其實就是和世間的「政治」脫節的人。

那麼政治到底是什麼呢?

政治是「妥善協調分配利與權,努力讓利害關係不同的人能接受利權分配的過程」。

講到利與權,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非常市儈、不道德。其實這也是偏見。近代國家的大眾能在複雜的環境下和平生存,就是因為利與權的協調及分配還算合理。我們能受教育,能靠自己的努力追求幸福,做壞事的人會確實受到懲罰,都是因為利與權的制度儘可能合理整備下的結果。這就是政治家創造的結果。

近代的人類為了有效達到政治目的,所以就設立了「國家」。「國家」就是協調分配利與權的強力機器。

這裡要談的「政治」,就是關於國家構造、制度,以及國家運作原理上的「政治」。

◆◆◆

2005年現在台灣的政體是一種類似總統制政體,國家元首是總統。對台灣人而言,這是常識,完全沒有問題。因為戰後的台灣長時間接受「總統」的統治。過去台灣教育也把「總統」描述得非常偉大。如果去問台灣人,國家元首的職位名稱是什麼時,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總統」。另一方面,由於台灣媒體在報導國外新聞時過度集中於美國方面的消息,而美國的國家元首也是總統,因此一般台灣人對總統制這種政治形態比較熟悉。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總統」。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日本的政治體制是一種包含「立憲君主制」及「共和制」兩種性質的體制。日本這個國家沒有「總統」。

那麼日本的國家元首是誰呢?有人認為是日本天皇,也有人認為是首相。

日本國憲法對天皇的定位是「國家及國民的象徵」,如此而已。日本國憲法並沒有提到「元首」的事情。現在的日本天皇在制度上並沒有主導國家政治的功能,天皇本身也沒有參政權。結果真正在主導國家行政事務的是日本內閣。而日本內閣的主管是首相。由於有這種構造上的問題,因此日本的國家元首到底是天皇還是內閣總理,其實不同的人真的會有不同的見解。

日本的內閣是由「內閣總理大臣」及「國務大臣」組成。「內閣總理大臣」指的就是日本首相。「國務大臣」則包括總務、法務、外務、財務、文部科學、厚生勞動、農林水產、經濟產業、國土交通、環境等大臣,以及其他的一些相關部門的首長。從職位名稱來看,日本的首相也是一種「大臣」,所以有些日本人會把首相譬喻為現代宰相。

由於日本的國家行政事務是由首相所主導,因此日本實質上的國政最高權力者就是日本首相。如果美國總統或是其他國家的元首要和日本進行政治談話時,找的就是日本首相。而國際上要召開元首級的政治高峰會議時,日本的出席代表就是首相,而非天皇。

如果用台灣人的政體制度的觀念來譬喻的話,日本的首相的角色有點類似台灣的「總統兼行政院長」,至於日本天皇在實質上只能算是一種專職的文化儀式活動的公務員。

其實政治制度會隨著當代大眾思維及社會環境需求而不斷修正改進。每個國家的環境都不同,而且新的時代會出現新的問題,所以不同的國家的政治制度也會不同。全世界都在摸索中。日本當然也不例外。

コメント

  1. 台灣雖說實務運作上很像總統制,但事實上憲法設計既不是完全的總統制也不是完全的內閣制喔。所以片面說台灣是哪種制度都不是正確的說法。

  2. 謝謝指正
    To vampirex:

    謝謝您的指正,
    把目前台灣政體武斷地定義成「總統制」確實不適當。
    文章中不適當的部分已修正。

    也歡迎您繼續參觀指教。
    ☆☆☆

  3. Unknown

    您好,想請教1個問題:中國皇帝則每幾百年就「改朝換代」1次,而日本1千多年來都由同1家族擔任天皇,您認為是什麼原因?感謝答覆!

  4. Defiant

    關於這個小弟在此發表一點看法:

    日本天皇是神道教在人世間的教主,附有在人世間宣揚教義的責任,這一點有些類似目前在梵蒂岡的教皇,剛開始天皇的確是有在政治上的管理,但是後來由於貴族與武士階層的興起,使得天皇漸漸的脫離與政治的實體關係,也就是後來演變成在天皇這一邊的”朝廷”只負責神道教宣揚,文學以及禮儀方面的鑽研,至於政治軍事方面則由武士階層的幕府負責,天皇一族會與政治沾上邊,大概也就是他們對於這些士族政治鬥爭上的利用價值(挾天子以令天下),日本可是很早就將最高元首虛位化的呢!所以因為這樣天皇一族才得以綿延至今
    至於中國方面,抱歉,因為根深蒂固的民族性以及複雜的政治環境,至今沒有什麼研究,所以不敢在此發表,sorry

  5. コメ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Unknownさんへ)
    こんにちは、szyuです。コメ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日本の歴史は、天皇になりたいと思った人が天皇を倒して自分が天皇になるという発想が前提で進む歴史じゃないんですね。そこは時の皇帝を倒して王朝が繰り返されてきている中国とは違いますね。
    天皇は為政者、あるいは為政者を任命する間接的な統治者として君臨していくのがこの国の歴史であって、歴史的な支配の定義が根本的に違うのかなと思います。
    最後に、よかったらコメント書くときは名前を入れてください、よろしくね。
    ☆☆☆

    (Defiantさんへ)
    こんにちは、szyuです。コメ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そうですね、もしかしたら神道の影響もあ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ね。神道で考えれば、やはり天皇は神聖なものだから、それを倒して自分がなり変わろうという人が出なかったことは十分考えられるでしょう。
    私としては、この国のシステム自体が何らかの形で天皇がいないと機能しないシステムであったこととか、他国からの侵略が少なくて農耕民族だったことなどが天皇が存在し続けた原因がなのかなと思います。
    別に専門的に勉強したことがあるわけではないのですが、そう思います。あとは、何か思い浮かぶものがあったらつけ足すことにします。
    ☆☆☆

  6. Unknown

    有關中國皇帝經常「改朝換代」的原因,可能有部分來自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民本主張。因此百姓安居樂業時,可以「 帝力於我何有哉 」;然而一旦民不聊生時,就有人「揭竿起義」了。

  7. 補足を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Unknownさんへ)
    こんにちは、szyuです。コメ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孟子の言葉に「民を貴しと為す、社稷はこれに次ぎ、 君を軽しと為す。」とは、国民>政府>君主という国家観があるということかな。それから「一夫の紂を誅せるを聞くも、未だ君を弑せるを聞かず」とは、殺したのは成り下がった凡人であり、君主を殺したことにならないという詭弁というのか解釈変更が存在する。だから、平時のときは君主の存在を意識せず、有事になれば武装蜂起する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というのが中国の歴史ということでしょうか。

    最後に、コメント書くときはぜひUnknownではない名前を入れ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お願いします。
    ☆☆☆

  8. Unknown

    套句阿扁先生在任時期說的一句話!

    台灣不是雙首長制~也不是總統制!

    是”烏魯木齊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