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本土電影市場的衰退,現在台灣電影院放映的電影幾乎是以美國好萊塢電影為主。在日本,日本國產片仍然有一定的票房。以2004年為例,在日本上映的日片一共310部,洋片一共339部,而票房收入的比例為37.5:62.5。
日本的電影熱潮的最高峰是在1958年,當年的電影院入場人次為 11億2745萬人次。後來因為電視的普及,又加上錄影機的發明及普及,電影人口開始大衰退,1996年跌到谷底,當年的電影院入場人次為 1億1957萬人次,只有是全盛時期的十分之一左右。
1997年,金村昌平的電影「うなぎ」在坎城影展獲得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河瀨直美的電影「萌の朱雀」得到新人獎,另外,北野武的電影「HANABI」在威尼斯影展得最高榮譽的金獅獎。而另一個日本導演周防正行的電影「Shall we ダンス?」(台灣譯作「我們來跳舞」) 在美國上映且得到好評。同年,也是宮崎駿也推出「もののけ姫」(魔法公主) 。這些因素使得部分日本人又開始回到電影院看電影。1997之後,日本的電影市場才再度緩緩回升,到2004年,進出電影院的人數回升到 1億7千萬人次左右。
和日本相比,台灣的電影票房統計主要是以台北市的票房統計為主,台北市的票房乘以二就相當於全台灣的票房。2004年台北市的電影院的觀眾數約為 1千萬人次,因此全台灣的電影觀眾數大約為 2千萬人次左右。單從2004年的資料來看,日本愛看電影的人的比例似乎是比台灣高。不過由於台灣年間所上映的電影數不到日本的一半,而且台灣擁有日本所沒有的二輪片電影院市場,因此單從「親自到電影院看電影的」的角度來看,其實日本和台灣兩地到底誰愛看電影,其實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