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廁所

日本的廁所大致上分為洋式及和式兩種。洋式廁所指的是有「洋式便器」 (洋式馬桶) 的廁所,而和式廁所指的是有「和式便器」(蹲式馬桶) 的廁所。

現代的和式便器的由來其實已經難以考證。然而從歷史發展來看,人類的排泄物在古代農業社會上是非常重要的肥料來源,因此廁所的功能必須要保留排泄物,而非立刻讓排泄物消失,而蹲式馬桶就是具有排泄物留在原處的特色。而具有沖水功能的「和式便器」,其實只是仿「洋式便器」的功能而已。

「和式便器」通常是埋在地面,馬桶的前方有一個拱形結構,日文叫作「金隠し」(きんかくし),日本人在使用蹲式馬桶時,臉的方向就是朝向有拱形結構的一方。而不會使用日式廁所的外國人,在上廁所時常常會把這個結構當椅子坐。關於「金隠し」的功能,有很多種說法,例如穿和服的人可以把衣角放在這個位置,以免弄髒。也有人認為「金隠し」的位置和高度正好可以遮住使用者的私密部位。有些現代人以為這是為了在男性小便時,不使尿液流到外面的結構。然而從和式便器發展的歷史來看,和式便器並不是設計給男性小便用的,所以擋住男性小便的說法以穿鑿附會的可能性較高。

日本其實還有一種和洋兩用的馬桶,其實是把和式馬桶的地基墊高,含有「金隠し」的部分於內側,而另一邊朝外。和式的使用者可以面對牆壁蹲著使用,而洋使的使用者則背對著「金隠し」,地板墊高的部分正好成為坐的地方。然而和式馬桶的的寬度較寬而且深度較淺,更沒有洋式馬桶的「便座」的部分,因此坐起來其實不會太舒服,頂多只是克難型的設計而已。

蹲式馬桶的優點是使用時,腹壓較大,可以促進排便,然而同時另一個缺是使用者無法安心放鬆,而且稍有不慎或是姿勢拿捏不當,可能會把周圍環境弄髒。就連穿著傳統和服的日本人在上廁所時,也會覺得蹲式馬桶很不人性化,而儘量找有坐式馬桶的廁所使用。日本因為在戰後有美軍佔領的關係,洋式廁所逐漸普及化。1977年坐式馬桶的販賣數超過蹲式,1980年日本開發出了免治馬桶 (ウォシュレット),後來,脫臭功能、清洗風乾、便座溫度調節、音樂、水壓按摩等現代廁所的功能也陸陸續續被日本人開發出來。而現代的日本家庭大部分也都使用洋式的廁所。原來為和式廁所的日本家庭也會趁住宅翻修時,把和式的廁所改為洋式的廁所。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廁所衛生上的問題。日本許多公共場所的老舊廁所也有髒亂的問題。而現代日本的小孩因為習慣了洋式的廁所,所以上學時,如果學校的馬桶是傳統的和式馬桶,會有不敢上廁所的情形,去公共場所遊玩時亦同. 因此小孩的家長會對學校或是公共場所提出廁所環境改善要求,這也是日本廁所現代化的一個動力。

台湾人と飲み物

台湾のお茶文化も見てね

まあ外国では当たり前なんだけど、台湾では蛇口の水は飲めない。
だから、水道水は沸かして飲む。氷をつくるときも沸かした水でつくる。
ただ、田舎の方では地下水をくみ上げているので、水道水はそのまま飲めるらしいんだけど。

公共施設に水飲み場は日本ほど余り見当たらない。
のどが渇いたら、コンビニとか路上のお茶スタンドみたいなところで買えばいいという感覚みたい。
飲み物は台湾人にとって安いものとして買えるし、おいしいし、
容器が冷えていたり、お茶スタンドのものだったら氷が入っていたりすることも魅力的。
そういうところで、清涼飲料水とか砂糖入りのお茶とかを買って飲んだりする。

台湾人にとっては飲み物を買って配ることが、人間関係を円滑にする行為になるときもある。
だから、のどが渇いたり、何か特別なイベントがあったり、言い訳や弁明のしるしとして、飲み物をくれる台湾人がいるかもしれない。

中国人ではよくありがちなことだけど、台湾人には水筒を持ち歩く習慣はない。
日本と同じで、水筒を使うのは学校の遠足とかでしかない。
普通はペットボトルを持ち歩いたりする。

小学校から高校までは教育が徹底していて、授業中に飲み物を飲むなんてことはないけど、
一般的な大学では、授業のときに、机の上に飲み物の容器を置いていたりするし、
そもそも飲食が自由なので、授業中にごはんを食べていたりする。

日本的標準語與共通語

什麼樣的日文才是「標準日文」?如何學會一口「標準的日文」?其實「標準」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模糊的範圍。

語言是活的,是不斷在變化的。語言每天可能都有新的詞彙誕生,還沒聽到這個新詞的人,並不知道有一個新詞出現了,而且如何判定這個新詞是不是具有標準性也是有問題的。而語言每天可能也有許多舊的詞彙在消失,因為大家對舊的詞已經失去關心了,所以也不會意識到這個舊詞的消失,而是否要馬上把這個詞從標準的規範中刪除,也是一個問題。因此真的要制定出一個標準的語言,其實是不可能的。

日本在明治時代,曾經想要以東京的「山の手方言」硬性制定日本的「標準語」,然而現在的日本,已經沒有所謂的「標準語」這種東西了。然而當時的「標準語」的概念,成為後來教科書的編寫,以及外國人學日語的依據,而這個依據,就是現代日本的「共通語」。而NHK的廣播、電視新聞主播所說的日文,就是這種「共通語」。

因為日本的地方大,所以不同地方的人會發展出不同的說話習慣,而這些人的小孩所學的語言,當然也是具有父母親特色的語言。當不同地方的日本人相遇時,如果自己家中的說話方式來交談,可能完全無法溝通。然而因為有NHK的廣播及電視新聞的存在,所以不同地方的日本人在交談時,會懂得使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詞彙來溝通。這種大家都能聽得懂的日文,稱之為「共通語」。「共通語」和「標準語」不是的是:「共通語」的義涵具有模糊性,不像「標準語」那樣,把語言硬生生地分為「標準」和「不標準」。只要大家能溝通,都可以叫作「共通言」

現代一般的日語的共通語是以東京音為準,然而這並不代表非東京地方的聲調就是不正統。若是要談日文的正統性的話,關西人可能會認為自己的語言比東京方言更具有正統性。從西元四世紀到十九世紀約一千五百多年間,日本的首都一直在關西地方。而東京成為日本首都的歷史,到目前為止還不到1500的十分之一。

對學日文的外國人而言,現代的日文教材主要也是以共通語為主,畢竟共通語衍生出來的教材在目前是最有系統的,而且學會之後,幾乎可以和所有的日本人溝通。在語言訓練上,教科書或許是有非常嚴格的是非基準。然而在實戰日語上,標準與否就不是那麼明確了,畢竟語言本身就帶有某種程度的模糊性質。最重要的是,可以正確無誤地判斷日文資訊、正確無誤地和日本人進行溝通,這樣的日語就是適當的日語。

日本語テレビゲームと台湾人

ほかの外国人と昔話を話しても、小さいころ見たテレビやゲームの話が一致することはあり得なかったりするけど、
台湾人は我々の小さいころと同じようなテレビを見ていたり、ゲームをしていたりするので、本当に驚く。

台湾では、結構日本とさほどのタイムラグもなく、ゲームのハード(電視遊樂器)は流入してきている。
「日本的GAME」は、ゲームウオッチから始まり、ファミリーコンピュータ(任天堂)、ファミリーコンピュータディスクシステム(任天堂磁碟機)、メガドライブ(MD)、PCエンジン(PC)、スーパーファミコン(超級任天堂、超任)、プレーステーション(PS)、セガサターン(SS)、NINTENDO 64(任天堂六十四)、ニンテンドーゲームキューブ(GAME CUBE)、ドリームキャスト(DC)、プレステ2(PS2)……などなど、まあとにかく台湾人はよく知っているよ。
台湾で日本のゲームが好きな人が多いし、台湾での言い方がわかれば、話も合いそうだよ。

ゲーム機はたくさん台湾に渡り、当然のようにソフトも台湾に渡っていったわけだけど、
ソフトは台湾で翻訳されて出回るということはなくて、
日本から直輸入されたものか、チップをコピーした海賊版が出回る。
つまり、台湾人は日本語のソフトのゲームをそのままやっ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なんだ。

だから、言語が余り関係なさそうなゲームもあるけど、
RPGをやろうとすると、当然日本語の壁に遭遇する。

中国語版の攻略本を読めば、日本語がわからなくても何とかできるから、
高校生以下は大抵攻略本を買ったりする。

けれども、大学生ぐらいになると、さすがに攻略本に頼らないでやろうとする人も出てくる。
これは台湾人が日本語を勉強しようとするきっかけの一つになっているのだと思う。

日本的電視頻道(ANN系)

日本民間電視台的ANN系指的是「テレビ朝日 (朝日電視) 系」電視網。ANN的中心電視台是關東地區的「テレビ朝日」(朝日電視,EX)。朝日電視是「朝日新聞社」所成立的電視台,本來朝日電視叫作「日本教育テレビ」(日本教育電視台,NET),是用來播放教育及文化節目用的電視台,後來因為策略失敗而改成專門播放卡通和洋片的電視台,最後又改為一般綜合電視台,名稱也改為現在的「テレビ朝日」。

朝日電視台在日本是以新聞節目較為著名,不過輸入到台灣的朝日電視台的節目主要都是娛樂節目、戲劇和卡通。朝日電視所播出的綜藝節目中,「いきなり!黄金伝説」(黃金傳說)、「大改造!!劇的ビフォーアフター」(全能住宅改造王) 、「小学生クラス対抗30人31脚」(小學生30人31腳大賽) 等,在台灣都有相當的知名度。戲劇方面在台灣比較有名的是「西部警察」、「はぐれ刑事純情派 」(刑事純情派)等一些警探片。而時代劇面方面,最有名的是「暴れん坊将軍」(暴坊將軍),其它曾經在台灣播出過的時代劇還有「名奉行遠山の金さん」(遠山金四郎)、「三匹が斬る!」(三匹斬)、「必殺シリーズ」(必殺系列)等。

在卡通方面,因為朝日電視台和シンエイ (新A) 動畫公司合作關係,所以許多知名的日本國民卡通都是由朝日播出。例如現在的「ドラえもん」(哆啦A夢)、「あたしンち」(我們這一家)、「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蠟筆小新) 等。而早期新A動畫的的作品,例如「忍者ハットリくん」(忍者哈特利)、「美味しんぼう」(美味大挑戰)、「パーマン」(小超人帕門)、「チンプイ」(大耳鼠) 等,則是在朝日電旗下的有線電視台重播。除了新A的作品之外,著名的「機動戦士」系列的早期作品,以及一些機器人的卡通作品,還有在台灣相當受到歡迎的東映動畫作品「スラムダンク」 (灌籃高手) 都是朝日電視台系所播出的動畫節目。

除了卡通以外,現在朝日電視台的另一個特色是「特撮」(科幻) 作品。現在正在播映作品系列的包括「東映戦隊」系列及「平成仮面ライダー」(假面騎士) 系列。兩個系列作品的歷史都超過二十年以上,可說是已經成為日本大眾文化的一部分了。

註:
ANN電視網的中心電視台是關東地區的テレビ朝日,而準中心台則是關西地區的「朝日放送」,其它各地的電視台則有其它的名稱,而收視的頻道也因地域而有所不同。目前山梨縣、富山縣、鳥取縣、島根縣及高知縣還沒有ANN電視網的電視台。

台湾の飲食店の卓上ごみ挟み


ここで紹介している写真は、あくまで観光地のものであって、
台湾人の日常的にはこういうふうにきれいで広過ぎるテーブルで飲食するのは
決してありふれているわけではないんだけど――それはよしとして。

伝統的な食堂とか軽食店とか、台湾の屋台とかでも見かけられるものなんだけど、
このテーブルの上に乗っかっているものに注目なのだ。

こういうのを見ると、日本人は、多分、伝票入れかなと思ってしまうのだけど、
これは、実際には、ごみを挟むためのものなのだ。
別に厳密な名前があるわけではないから、これは夾子(jia2zi)と言うしかないみたい。


こんなふうにごみを挟めておく。
こういう形状のものと、
日本にも伝票をまとめておくときによくありがちの、一本の先端がとんがった棒にごみが差せるタイプのものとがあるけど、
こちらのように針金をねじ曲げてつくったものの方が安全だよね。

例えば、卓上でよく出るごみとしては、割りばしの袋がある。
台湾の割りばしには日本と違ってビニール袋に入っているので、
こうやって割りばしの入った袋をこれに挟むと、風が吹いても扇風機の風でも飛ばされないから、
ごみが散らからないで済むし、ごみがまとまって便利なのだ。
ごみはお店の人が片づけてくれるよ。

つまり、こういうものを日本人が台湾で見つけても、
ここに伝票や大事なものを挟んではいけないということだけ、注意しよう。

日本的學校停課標準

台灣的學生和一般公家機關人員在大颱風時可以放颱風假,如果天降豪雨時則可以放豪雨假,這是很多台灣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所以當颱風來臨或是下豪雨的時候,大家會緊盯著電視新聞,看看明天會不會放假。

在日本,並沒有這種眾人皆知、由政府下令停班停課的天災假期。

台灣有颱風假、豪雨假,是因為台灣的地理環境特殊。台灣處於多雨多颱風的位置,而且土地面積小,自然現象很容易影響整個台灣。在日本,因為土地大,所以天然災害往往只會影響到於局部地區而已,所以日本在對應特別氣候狀況的方法會和台灣不同。

目前日本最常發生學校停止上課的原因不是異常天候,而是是流行感冒。而且日本的學校停課不是由什麼類似「人事行政局」的機構來公告,而是由該學校的校長及校醫討論後,自行決定。日本的某個地區如果發生了颱風、大雪或是地震等的災害的話,一般而言還是由學校的校長或是老師來決定是否停課,如果狀況嚴重的話,則是由各個自治體的教育委員會來決定。至於大學則是由大學自行決定。

日本的學校的停課方式大致分成學級閉鎖、學年閉鎖、休校三種。學級閉鎖指的是以班為單位的停課。如果某一班沒有來上課的學生的人數到達一定的比例,該班的班導師就會宣布學級閉鎖,這個班級的學生就可以放學了。如果某個年級缺席的學生人數到了一定的程度,校長和學年主任就可能宣布學年閉鎖。如果整個學校的缺席學生人數到了一定的程度的話,校長就可能宣布休校。原則上,在惡劣天候,或是流行感冒嚴重的時候,只要大多數學生沒有受到影響,學校通常不會停課。所以惡劣天候或是流行感冒時,如果沒有接到校方特別通知的話,該去學校時還是要去學校。有不少狀況是老師或是校長發現缺席學生過多才宣布停課。然後讓到校的學生回家。因此校長和老師在這種非常時期一定要去學校上班。

這裡要注意的是,這種事後宣布學級閉鎖、學年閉鎖、休校的情形中,學校讓學生回家並不是任意讓小孩子自行回家。而是先通知各個學生的家長,讓小孩由家長陪同下回家。如果家長正在上班的話,就必須要向職場請假,然後到學校去接小孩。基本上,在這種狀況下臨時請事假,職場的人多半會彼此體諒,因為這種事偶爾才會發生一次,就這一天幫有小孩的人分擔一下工作其實沒什麼。

一般日本人對颱風的感覺和台灣人並不相同。颱風在台灣停留半天、一天,甚至兩天都很正常。不過颱風越往北,移動速度就越快。對東京人而言,就算颱風來襲,通常三到四個小時,最多半天就會過去。颱風就像是短暫陣雨,一下就過去了。不過在比較嚴重的特殊狀況時,學校的校長也可能事先宣布停課,然後再透過電話接力的方式來通知各個學生家長。如果情況更嚴重的話,則是由當地的教育委員會來決定是當地的學校是否停課。在東京,校學因為颱風而事先宣布停課的情形其實不多,好幾年才會偶爾發生一次。學生因為流行感冒而得到意外假期的機率反而比較大。

至於學校以外的機關,當然沒有天災假期。只要能上班,就要去上班,不能上班的話,就要請假。日本並沒有颱風假、豪雨假。也就是因為日本人不覺得颱風、豪雨可以得到假期,所以一般日本人也不會因為風雨大一點就想逃避上班上課的心理。

◆◆◆

後記:
每次有颱風接近台灣時,這篇文章的點閱率就會異常增加。

這可能是有些台灣人對台灣現行的停班停課制度感到困惑,所以想看看其他國家怎麼處理類似問題。

其實,就日本的現狀而言,非常時期是否該上班、上課,是由各公司及學校依狀況自行判斷。如果狀況真的不適合上班上課的話,早期的公司或是學校會用電話接力方式來傳達。近幾年,由於網路大眾化,所以有些地方會改用e-mail傳達。

日本的電視台基本上不會報導停止上班上課的資訊,因為各個公司學校早就自行解決了。日本的電視會發表的是入學考試延後,或是特別活動取消的訊息。這是因為這些行事無法用通訊錄解決,這樣也可以避免有人打冒名電話惡作劇。日本的電視媒體發表行事活動因為惡劣天候取消的消息,通常是嚴重到日本的鐵公路交通無法發揮機能的極度惡劣的狀況。

目前台灣由地方政府宣布「明天不上班不上課」這種制度,對學生而言或許有點意義,但是對一般台灣的社會人而言意義其實不大。因為現實中真的可以不去上班的人其實是少數。如果大家真的都不上班,就表示某個地方的產業及社會機能在這一天停擺,這是什麼樣的世界呢?

台湾の住所表示

台湾での住所の探し方も見てみてね。


住所の表示というのは、台北ではこんな感じ。
これは、永康街という通りの61号目のとエリアで、
「号」ではなくて「巷」と表示されているのでそこは道であることを示している。

台北では、その「号」のエリアごとに表示がある感じで、かなり住所表示は充実していると言えそう。
ただ、日本のように隅の方にあるわけじゃなくて、結構堂々と現在地表示が張ってある感じがする。
日本で見ているものよりもでかいし、横書きだし、壁の真ん中に張ってあったりすると、隅の方で遠慮がちに、縦長に張られているであろう地名表示を探している日本人には、かえって見落としそうな気がする。


こんな表示もあるので、紹介するね。
観光地の通りに面したお店の住所表示だよ。

台湾県平渓郷というところにある平渓街という通りの14番目にある建物ということになる。
「郷」というのは、人口の少ない行政区域のこと。日本の郡部における「町」のような感じ。

これは真ん中の赤い表示に焦点を合わせて写真を撮影したから、写真がずれているんだ。
ちなみに、真ん中の赤い住所表示は――日本時代のものなんだって……。

日本的機車(1)

根據2005年3月的統計,台灣的機車數量約1288萬輛。同一時期日本的機車數量約1318萬輛。在2005年3月這個時間點上,台灣的機車總數和日本差不到3個百分點。

台灣的人口只有日本的1/6,土地面積是日本的1/12,但是機車總數卻和日本差不到3個百分點,這代表台灣的機車密度相當高。

如果用人平均來計算的話,台灣平均每100人當中有56.7輛機車,日本每100人當中有10.3輛機車。台灣是日本的5.5倍。
如果從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機車數來看的話,台灣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55.8輛機車,日本每平方公里有34.9輛機車。台灣是日本的10.2倍。

台灣的機車數量多,是因為台灣在經濟高度成長時代沒有妥善規劃大眾運輸系統。由於公共交通不方便,所以民眾就只能自自購入交通工具。本來,一般有錢的民眾是買汽車代步,不過到了1980年代後半,台灣的汽車越來越多,衍生嚴重的塞車和停車問題。我自己就親身體驗到台北街頭從很少有路邊停車變成路邊停滿車的風景。變化期間就不過一兩年而已。

由於汽車停車困難,所以民眾就把目標轉向機車。機車的價位遠比汽車便宜,而且不佔空間、機動性強,結果就造就了台灣的發展中國家的機車交通文化。到了1990年代後半,台灣連機車都很難停車了。我自己也親身體驗到台北街頭從很容易停機車變成很難找到地方停車的時代變化。變化期間也不過一兩年而已。

從人口及土地面積的平均數來看,日本人似乎沒有台灣人那麼迷機車。不過日本的確曾經有過流行機車的年代。

◆◆◆

日本流行機車的年代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

1970年代日本流行機車的背景是本田在1969年推出DREAM CB750FOUR的重型機車。當時本田宣稱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最高速度超過200km/h的量產型車款。所以DREAM CB750FOUR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

當時日本的機車駕照只有「原付」和「自動二輪」兩種。「原付」是50cc以下的機車,自動二輪則是超過50cc的機車。而且年滿16歲就能考駕照,所以當時有不少高中生有考上機車駕照。

不過高中生的經濟能力有限,買不起新車。拼命打工賺錢也只買得起車齡兩三年的中古機車。最早一批兩年車齡的DREAM CB750FOUR是1971年才出現,所以高中生要在1971年之後才有可能買到DREAM CB750FOUR。由於不想升學的高中生可以把生活重心放在打工上,所以買得起750的中古車。至於想升學的高中生因為打工時間有限,所以主要是騎500、400、350、250等比較低階的車款。

日本在1970年代的機車大流行時代,衍生了暴走族問題。現在的日本當然也有暴走族問題,不過現在日本的暴走族的問題主要是暴走族圈內的暴力問題,對外頂多是製造噪音或妨礙通行而已。1970年代的暴走族問題是強姦、殺人、襲警等,對社會治安影響非常大。由於當時的暴走族多半是騎750的機車,所以日本就把機車駕照制度嚴格分級,從嚴把關400cc以上的駕照。日本的車廠也把機車的最高速度壓到180km/h。這些措施多少壓抑了機車文化。

1980年代流行機車的背景是日本在1978年開始舉辦世界著名的機車耐久賽「鈴鹿8耐」。鈴鹿8耐讓當時的日本年輕人對機車的賽車感興趣。之後,山葉在1980年推出了使用賽車引擎的RZ250,帶動了1980年代的機車流行熱潮。由於日本的機車駕照在1970年代中期開始嚴格分級,400cc以上的機車駕照的合格率大約只有1%,所以1980年代的騎機車的學生多半是騎250cc~400cc等級的車款。RZ250正好滿足了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的需求。之後,本田和山葉為了搶客源,每個月都推出新車款,所以250cc~400cc等級的車款的性能越來越好。

日本從1977年到1988年這段期間,日本的機車銷售數量從每年5萬輛增加到每年30萬輛,125cc以上的機車總數從不到100萬輛,增加到接近300萬輛。同一時期的125cc以下的機車也由約700萬輛增加到1600萬輛左右。一直到1990年代泡沫經濟崩壞後,機車熱潮才漸漸降溫。結果日本全國的125cc以上的機車數也就大致穩定在300輛左右。

日本的輕型機車駕照的考照年齡是16歲開始。有些血氣方剛的台灣青少年可能很羨慕日本的制度。不過現實中,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不太騎機車,對機車也沒什麼興趣。這是因為以前日本在流行機車時,交通事故非常多,成為社會問題。結果學校、家庭、社會用了很多方法讓年輕人無法和機車接軌。

例如在1970年代後半,日本很多高校發起三不運動:不考機車駕照、不騎機車、不買機車。也有不少高校在校規中明文禁止學生騎乘機車,明理的學生家長基本上也會配合學校。另一方面,日本的電視台也開始收歛,開始減少機車廣告的數量。這個結果就是年輕人沒有機會接觸機車,自然也就不會對機車感興趣了。現在日本的電視上幾乎還是看不到機車廣告。不過這幾年間,日本的機車的販賣又有增加的趨勢,不過購買機車者的平均年齡層已經上升,和當年流行機車的時代的狀況完全不同。

※以前台灣的青少年之間曾經流行過一部叫作《好小子》的漫畫作品。這部漫畫是日本漫畫家ちばてつや的作品,原題叫《おれは鉄兵》。以前台灣青少年在看這部漫畫時,會把重點放在劍道上。其實這部作品本質上是一部小市民生活漫畫,描寫的時期就是70~80年代的日本。在這部作品的後半,主角和同學們一起去幫主角的父親尋寶,當中有一名不良少年就許願:如果發現寶藏的話,想要買一輛750cc的機車。這段描寫正好反映了70~80年代的部分日本年輕人的嗜好。另外,這一時期的日本卡通裡也出現過一些機車變身機器人的作品。特攝的假面騎士、東映戰隊系列當中,也少不了帥氣的機車。這些現象都和當時日本社會的機車熱潮有關。

<追記>
1.台灣的機車總數已於2005年後半正式超過日本機車總數。
2.早期日本的機車廠商為了配合交通安全政策,把大型重機的最高排氣量設在750cc,而且刻意壓低最高馬力。所以以前日本國內的機車廠商不賣750cc以上的機車,750cc以下的機車的馬力也可能比外國的同級車馬力低。當時想買750cc以上的機車的日本人只能買進口機車。其中有些進口機車是日本的業者製造後輸出到國外,然後再進口回日本。日本人把這種輸出後再輸入的重型機車叫「逆輸入車」。1988年,日本的機車廠商已解除了排氣量限制。2007年時,機車的馬力限制也完全解除。

台湾の野球選手と兵役

かつて、台湾の軍隊には野球チームが陸軍、空軍、海軍にあった。
そのチームはとても強くて、
台湾の社会人野球(成棒)の中でも一番レベルが高かった。
それは、野球がうまい人が兵役をするときに、軍の野球チームに所属していたからなのだ。

野球チームは自薦が可能だが、トライアウトがあるわけではなくて、昔の経歴を見て判断される。
高校野球、社会人野球で活躍した人とかが選ばれる。

日本のプロ野球界でも有名な台湾プロ野球選手、例えば、
郭泰源(かくたいげん)、郭源治(かくげんじ)、荘勝雄(そうかつお)、許銘傑(しゅうみんちぇ)、張誌家(ちゃんずーじゃ)
なんかは、陸軍の野球チームに所属していた。

軍の野球チームは、兵役中の野球人材をかき集めて編成された一番強い野球チームと言えるのだが、
それは、単に優秀な野球選手を集めているから強かったということだけではなくて、
それには、恐ろしき信賞必罰システムが働いていたから強かったと言えそう。

野球チームは軍事訓練のかわりに野球の練習をして試合に出る。
もし、社会人野球で優勝したら、すぐに長期休暇がもらえるのだが、
しかし、試合に負けると、軍事訓練が待っているのだ。

例えば、郭源治の当時は、陸軍の野球チームが空挺部隊に所属していたので
陸軍の野球チームが試合に負けてしまった後は、パラシュート訓練をするはめになった。

だから、みんな負けないように練習する。
野球の練習を怠けると普通の編制に戻されてしまうので、一生懸命練習する。

兵役制度が過渡期にあるため、今はこういう制度はない。
軍の野球チームもなくなってしまった。
今の有名な野球の選手は、兵役のかわりに国訓隊という特別なチームに所属し、
台湾のプロ野球チームによって訓練されている。

しかし、国訓隊は、試合を勝ってもごほうびはないし、負けてもペナルティーはないこともあり、
それほど強くはなくなってしまった。

結果的には、軍の野球チームがあった当時に比べて、
昨今のシステムは優秀な選手を養成にマイナスになってしまっていると言えるかもしれない。